网站首页 妇联简介 工作动态 基层动态 组织宣传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家庭工作 两纲实施 通知公告 财务专栏
  • 1
  • 2
栏目导航
时政新闻
工作动态
妇联资讯
基层妇联
组织宣传
妇女发展
妇女维权
家庭工作
两纲实施
通知公告
财务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巴中市妇女联合会 >> 基层动态 >> 经开区 >> 正文
坚定务实的步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数:7078    更新时间:2013-05-12

——写在全国妇联主席新老交替之际

  2013年5月7日,全国妇联十届六次执委会,全国妇联主席实现了新老交替,陈至立不再担任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

  “同志们,加油!”2008年10月31日,新当选全国妇联主席的陈至立在中国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闭幕会上为代表们鼓劲的场景仿佛在昨天。

  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历任妇联班子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全国妇联新一届班子在陈至立的带领下,怀着真情、热情和激情,带着干劲、韧劲和闯劲,在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前进道路上,迈出了坚定务实的步伐……

  几年来,全国妇联坚持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妇女工作的正确方向;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对妇女的思想引导、凝聚带动,团结动员广大妇女踊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关注立法进程,促进完善政策,推进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着力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取得了新成果;紧紧围绕妇女儿童需求,坚持办实事、办好事,让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着力解决妇女儿童“三最”利益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手段,打造特色工作品牌,推广基层创新经验,妇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切实加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建设,妇联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

“让广大妇女群众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上任伊始,陈至立提出了这样的工作理念:“从推动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为妇女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广大妇女群众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在妇女中开展“两癌”免费检查

  2013年农历春节前,陈至立坐在湖北恩施三岔乡三元坝村患有乳腺癌的贫困妇女李英的家中,与她促膝交谈,仔细询问“病什么时候检查出来的?医药费报销了多少?救助补了多少?……”

  “是‘两癌’免费筛查救了我,也救了我的家。感谢党和政府,如果我没有了健康,我不知道这个家现在是不是已经垮了。”陈至立的对面,李英激动地说。

  自2009年开始,包括李英在内的146万名中国农村妇女接受了免费的乳腺癌检查、1169万名妇女接受了免费的宫颈癌检查,中央财政为此投入了数亿元。

  这项被誉为“造福广大农村家庭和千百万妇女的民心工程”的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的实施,源自陈至立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直接协调推动。

  中国妇女十大刚刚闭幕,陈至立便开启了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众调查研究的行程。

  江苏、安徽、河南、福建、四川、贵州……马不停蹄的调研,陈至立面对面地了解妇女群众的诉求,心贴心地体察妇女群众的疾苦。

  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死亡率排在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杀手,我国每年妇女新发宫颈癌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两大“杀手”。

  而早诊早治是预防和控制妇女“两癌”的主要手段,且早期治疗费用约1万至2万元,晚期则高达1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也难以挽救生命。同时,妇女一生接受一次宫颈癌普查,发病率可减少50%。如定期检查,早期诊断、治疗,则可大大降低治疗成本和患者死亡率。

  在2008年全国妇联与人民网、新浪网等共同发起的“当代中国女性的十大期待”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女性公民每年享受一次免费妇科检查”。

  经过调研,陈至立强调,“在妇女中开展‘两癌’定期检查十分紧迫、十分必要”。

  2009年2月,陈至立专门在厦门市召开妇幼保健专家座谈会,听取了福建省和厦门市开展妇科疾病检查有关工作的情况,并对妇科病检查的基本要求及成本进行了论证。

  随即,陈至立又与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及有关专家共同就妇女“两癌”防治工作进行研讨,推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的普惠行动。

  全国妇联上报国务院有关领导《关于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乳腺癌和宫颈癌普查工作的调研报告及有关建议》,很快得到了批示。

  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短短16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妇女的深切关怀,惠及亿万农村妇女,惠及亿万农村家庭,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当年6月,全国妇联和卫生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试点项目。

  之后,陈至立又把目光投向了患病贫困妇女的治疗费用问题。经过积极的努力,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8月,全国妇联设立了“贫困妇女两癌救助专项基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对患病农村妇女进行救助。迄今已有11000余名贫困患病妇女获得救助资金。

  春风化雨暖人心。“两癌”免费检查和救助让广大农村妇女充分享受到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普惠政策。

  2012年7月,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为期三年的试点结束之际,全国妇联又积极推动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的覆盖面,将受益妇女的年龄由35岁至59岁扩展到35岁至64岁,受益人数由每年440万增长到1120万。2012年~2015年期间,免费接受“两癌”检查的农村妇女将达到5600万,未来将有更多像李英一样的农村妇女从免费“两癌”检查中受益。

    推动出台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政策,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大批进城务工妇女返乡,她们迫切需要创业就业,而制约创业就业的一大瓶颈就是缺少资金。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妇联组织曾经开展过一些面向妇女的小额循环贷款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规模较小,受益人群也不够广。

  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陈至立带领妇联组织,以帮助妇女解决资金瓶颈为突破口,主动作为,迎接挑战。

  “解决困扰妇女发展的问题需要从政策和机制入手,从政策层面为妇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陈至立亲力亲为,亲自协调各方。2009年8月,《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这项扶持政策由财政部起草,财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四家共同推出。

  按照政策,除东部几个省市外,国家财政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妇联组织进入小额贷款工作体系,全国城乡符合条件的妇女群众都有权利和机会享受贴息贷款,贷款覆盖面、贷款额度等都实现了突破。

  2009年10月21日,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项目。很快,这项惠民政策就让广大农村妇女得到了实惠。

  扩大养殖规模、建设日光温室、发展暖棚种植……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这一政策的出台,给想创业而缺乏资金的广大妇女提供了大好机遇,解决了妇女在创业初期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帮助更多妇女走上了自主创业、积极就业之路。

  “通过县妇联的小额贴息贷款,我们用这笔资金引进了新品种,扩大了规模,人均收益平均5万元左右,挺可观的。”黑龙江省延寿县农村妇女王秀梅,现在的身份是卫东肉种鸡生产专业合作社副社长,她和全村妇女姐妹依靠政策扶持开创出了新的天地。

  随着小额贷款工作的推进,妇女的就业观念、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2011年7月底,甘肃省发放的贷款额突破了100亿元,扶持近27万妇女创业就业,带动160万群众增收致富。省妇联主席韩克茵说:“在申请贷款过程中,很多农村妇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印章、自己的银行存折,在家庭生活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家庭地位也得到提升。”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的实施,在全国城乡催生了一支生机勃勃的“创业娘子军”。有数据显示,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目前已达1292.97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落实贴息资金55.65亿元,获贷妇女268.34万人,扶持带动数百万妇女创业就业,在实现了妇女及家庭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

    实施“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

  儿童是春天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儿童的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自身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2011年年初,一份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2010年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长陈至立的注意。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率为24%至28%,西部贫困地区6月~24月龄婴幼儿贫血率高达60%。在西南地区一些贫困县,12月~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达35.7%,为同期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而医学研究表明,贫血对于儿童生长发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不可逆的。

  “有效改善婴幼儿营养健康问题刻不容缓,消除婴幼儿贫血势在必行!”2011年春夏之交,陈至立读到一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青海乐都进行儿童早教和发放营养包情况的报告,她旋即赴青海调研。在乐都,陈至立来到基金会发放营养包的试点村,向村民询问孩子们的营养改善状况。

  随后,全国妇联组织专家反复研究,并对营养包的元素确定、生产、供货、发放等进行了一系列设计论证。

  201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启动了“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为贫困地区6月~36个月的婴幼儿发放爱心营养包,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行动很快获得热烈响应,首次募捐就达到3000多万元。

  云南德宏、贵州安顺、四川凉山、重庆云阳……在“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启动后的一年里,陈至立带领儿基会的同志们奔赴西部多个项目县,亲手将营养包送到贫困孩子的父母手中。

  播撒爱心,收获希望。据统计,“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实施一年多,已惠及西部11个省区市7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3万名婴幼儿。贵州省平塘县2岁的布依族小女孩唐明莎就是其中一个。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小明莎在一群等待健康检查的孩子中格外显眼。但曾经,她体质孱弱,经常感冒,食欲和精神不好,晚上也常常哭闹,经检测发现有贫血状况。2012年3月,在“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项目的资助下,小明莎的妈妈开始坚持每天在孩子的辅食中添加营养包,经过半年的连续服用,小明莎的贫血状况明显改善,感冒次数减少,吃饭香、睡眠好,个子也长高了许多,小脸蛋红扑扑地更加惹人喜爱。

  “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中期调查报告显示:经过6月~9个月的营养包干预,6月~36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普遍降低5个百分点,其中宁夏地区降低10个百分点,婴幼儿服用营养包后的贫血患病率有效改善;70.2%的家长认为孩子服用营养包后不爱生病了,57.3%的家长认为孩子晚上睡得更好了,家长普遍认可营养包的作用。

  更为可喜的是,经过试点,项目已上升为国家行动。2012年财政部下拨专项资金,卫生部和全国妇联联合启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据悉,国家财政不久将投入更多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婴幼儿改善营养、健康成长。

“做好维权工作是妇联组织的重要使命”

  “妇联组织之所以建立和存在,一项根本的使命就是维护和争取妇女的权益。如果我们做不好这项工作,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陈至立多次强调妇联组织要旗帜鲜明地代表和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推动农村妇女进村“两委”

  目前我国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65%。受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基础仍然较弱,农村妇女进入村委会的比例偏低。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村委会中女性成员比例仅占17.6%,与我国农村人口的性别构成、与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不相称。

  不进入村“两委”,妇女就没有知情权、发言权与表决权,合法权益就容易被忽视,甚至得不到有效保障。

  2009年3月,陈至立出席全国妇联和民政部在石家庄市联合举行的全国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经验交流会。她强调,要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妇联作用,为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这项工作落在实处。

  在全国妇联的积极努力下,2010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委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

  2011年,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启动,全国有17个省在地方法规文件中明确提出,村委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女性。在各地党委支持下,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推广落实“设岗定位”“专职专选”以及规定女村民代表比例的刚性措施等等。

  在2012年全国12个省区市进行的村级组织换届中,农村妇女进村“两委”比例大幅度提高,“两委”中有女性成员的行政村达到90.82%。其中,近一半省份实现了村村都有妇女进“两委”。在参选过程中,数百万妇女接受了培训。

  不遗余力地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

  家庭暴力是侵犯公民权益、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有24%的女性受访者表示不同程度地遭受过家庭暴力。而由于目前我国法律中对家庭暴力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处罚条款,家暴现象难以受到有效的遏制。

  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或政策,90余个地市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

  全国妇联不遗余力地为将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列入全国人大立法项目而大声疾呼。2012年,反家庭暴力法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抓住关键环节,力争在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上取得新突破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农村妇女而言也是如此。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加速流转,但有的地方土地被征收征用后,少给或者不给妇女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有的地方错误地用村规民约或者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等形式,限制甚至剥夺妇女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农村妇女要求平等享有土地增值带来的各项经济收益的呼声日益强烈。

  一些地区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依法修改村规民约,推动在村规民约中特别是在涉及集体资源分配问题上充分体现性别平等的原则,这是从源头上消除性别歧视和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举措。

  2012年8月,在彭珮云同志提议下,在陈至立的推动下,全国妇联联合农业部、民政部在黑龙江召开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工作交流会。会议要求通过完善土地确权登记、修改村规民约等手段,改变性别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制度,从源头上促进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有效解决。

  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在黑龙江、山东、河南、贵州等地逐步启动。一些地方成效很快显现:哈尔滨市南岗区卫星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不仅解决了“出嫁女”土地问题,还使25名入赘女婿获得了村民待遇,真正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变成了现实,落实到了群众身边。

  完善妇女身边的维权网络

  2009年9月,全国妇联维权工作会议召开。陈至立要求妇联组织把依法维护妇女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维权工作的规律,扩大基层维权服务站(点)的覆盖面,完善基层维权网络,增强妇女维权工作的服务性、专业性、权威性,使维权工作在基层看得见、找得到、有人管,把维权服务送到妇女身边。

  目前,全国2800多个县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热线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国各地累计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站点、妇女儿童救助站等基层维权阵地33.88万个,大批基层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信访接待员,为妇女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维权服务。

推动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

  为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争取政策支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妇女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女性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在女性人才总数不断增加的同时,高层次女性人才的比例却长期在低迷中徘徊,形成了越来越明显的“金字塔”现象:女性在高层次科技人才中的比例仅为5%左右。即便在女性比较集中的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也普遍地存在着女医生多,女院长少;女教师多,女校长少;女编辑、女记者多,女主编、女社长少的现象。我国女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女性人才成长与妇女在经济社会中的参与程度不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当今世界潮流还有一定的差距。

  2010年2月,陈至立在《求是》杂志撰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她写道,要认真研究制约不同阶层妇女发展的瓶颈问题,既重点抓好农村妇女的工作,也关注城市妇女的发展;既重点帮扶弱势妇女群体,又高度关注高层次女性人才的需求,促进广大妇女共同全面发展。

  “要推动出台政策,使妇女能够从政策当中得到更多的激励,更多的支持,成就她们的事业”。2009年11月,陈至立召集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女法官协会、女检察官协会、女医师协会、女企业家协会,以及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女教授协会等女性专业协会的代表,听取各方面意见,并达成共识,即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全局的工作,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2010年1月,在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围绕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探索女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管理和科技领域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边调研、边论证、边争取政策,推动相关部门制定积极促进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支持性政策,为女性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科技部等十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中组部重申了处级以上女干部60岁退休的政策,对换届中女性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提高女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将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科技部出台了加强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率先出台一揽子女性科技人才优先政策,如将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的年龄从35岁延长到40岁、女性可以因生育而延长在研项目结题时间、逐步增加专家评审组中的女性成员人数等。据统计,2011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女性比例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的女性比例比上届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中国科协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扶持女性科学家成长;上海市出台一系列促进女性干部和人才成长的支持性政策;全国妇联抓住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积极提出建议,得到了重视和采纳。

  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有了可喜提高

  多年来,我国全国人大女代表比例一直徘徊在21%左右,在国际议会联盟女议员比例的排名位次不断下降。

  在各级党委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妇联的不懈努力下,妇女参政议政的比例不断提高。以下的数字令人欣喜: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女性有521名,占23%,比十七大时增加76名,提高了2.9个百分点;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2987名代表中,妇女代表有699名,占代表总数的23.4%,比上届提高了2.07个百分点;

  到2010年,省、地、县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由2000年的64.5%、65.1%、59.8%分别提高到87.1%、89.4%、86.2%。

  从教育培训入手,提高领导力,是帮助女性开阔视野、更好地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陈至立亲自促成了全国妇联、国家行政学院与耶鲁大学的首度合作,分别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5月先后举办了两期“发展中的女性领导者高级研究班”。

  与此同时,各级妇联稳步推进干部培训工作。2010年至2012年间,各级妇联培训妇联干部118591人次,组织43881人次参加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调训。

“随着形势的发展,妇联工作必须开拓创新”

  在几代妇联人的努力奋斗下,妇联工作有很坚实的基础,有很好的传统和作风,是妇联组织宝贵的财富。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推动妇联工作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理念带来新思路,新思路促进新发展。创新不仅破解了工作中的瓶颈,给妇女发展带来了实惠,也给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赋予传统活动新的时代内涵

  陈至立曾多次强调,各级妇联持之以恒地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双合格”等活动,致力于解决妇女儿童生存发展问题,已成为群众知晓率很高、社会效应很好的载体,要继续坚持抓下去。与此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形势发展需要,把基层探索出来的、受妇女群众欢迎的有效载体品牌,不断加以完善和推广,逐步形成群众认可、覆盖面广、社会效应好的新载体和品牌”。

  在黑龙江,陈至立与种粮女状元亲切交谈,倾听其“走高科技、集约化的道路,种植万亩玉米,为国家上缴七万多吨粮食,自己还买了农用飞机”的故事;在广西,她走进南宁万亩火龙果现代农业园,亲眼所见当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规模化生产,安置了2000多名下岗女职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在宁夏,她获悉基层妇联承包的沙漠生态农业基地,集治沙用沙、有机农产品、节水灌溉为一体,变沙害为沙利,用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在上海,她来到松江农副产品销售中心,对农村女带头人联谊会团结吸引各类农村女带头人343名,通过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或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带动18923名农村妇女就业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女能手、女状元们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让陈至立深深感受到了妇联组织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大力建设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的必要性。

  在陈至立的指导推动下,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在全国创建1000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2年首批认定了280个“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各级妇联也积极行动,仅2012年一年就扶持创建各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1万多个,培训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11.8万人,辐射带动800多万农村妇女就地创业就业。

  妇女“双学双比”活动获得了新的内涵,焕发了新的生机。

  润泽十年的“母亲水窖”也在陈至立的推动下,与水利部合作共建“母亲水窖·饮水安全”工程,不仅在资金、政策上获益,更使“母亲水窖”这一项目在国家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框架下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保障。

  2012年5月22日,人民大会堂,在中国邮政集团大力支持下,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承办的“母亲邮包”公益项目正式启动。陈至立和全国妇联其他领导将填写好的捐赠单递给邮局工作人员,通过捐赠信息网络平台发出了第一批“母亲邮包”。立刻,会场大屏幕上显示出了徐秀华等受助贫困母亲的姓名、地址。

  现在,母亲邮包已经使数十万个家庭受益。近日,装有妇女卫生用品、手电、毛巾等急需品的母亲邮包为刚刚发生了地震的四川芦山灾区妇女群众送去了各地爱心人士的关爱。

  创造性地拓展工作领域

  要做好党和政府的帮手,使妇联的群众工作更有作为、更有成效,就要勇于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善于争取政策、争取领导、争取支持、协调各方、突破瓶颈,敢于据理力争,一步步推进工作,打开局面,以扎实有效的服务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辽宁,陈至立关注到省妇联连续两年争取政府资金,全覆盖地帮助解决农村贫困单亲母亲的危房问题,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在北京,她了解到市妇联通过积极争取,实现了全市按辖区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一元钱的标准单独设立妇女工作经费,用于服务妇女群众……

  经费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各级妇联的难点问题。在陈至立和宋秀岩的大力推动协调下,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实现了按照妇女人均一元钱标准增拨妇女发展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特困妇女群体生产生活就医等困难。这个举措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经过广大妇联干部的共同努力,各地妇联通过实施民生项目,积极协调和用好政策、资源,不断开辟为困难妇女群体办实事的新领域,扎扎实实为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妇女、贫困老龄妇女、贫困单亲母亲和受灾地区贫困妇女、留守妇女等城乡贫困妇女群体提供帮助,办了一件又一件看得见、摸得着、有影响的实事。

  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将矛盾疏导化解在基层,实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交’。”河北省唐山市妇联通过妇女信访代理,一些重点难点案件得到有效解决,在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与妇女群众中搭建起桥梁和纽带。对此,陈至立给予充分肯定。

  “树立服务型管理的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陈至立指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服务。各级妇联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改善妇女民生、反映妇女民意、理顺妇女情绪、化解妇女矛盾的角度来找准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发挥妇联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优势,为妇女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

  2012年6月,全国妇联基层群众工作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在倾听了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介绍的创新经验后,她热情地肯定大家的成果,再一次强调,“要激发基层和群众的创造热情,大力支持和鼓励基层的创新实践。”

  “姐妹们,同胞们,大家好!”陈至立一句地道的闽南语问候,一下子拉近了所有参加海峡妇女论坛活动的两岸妇女姐妹的距离。

  曾在台湾生活过两年的陈至立,为加强两岸妇女经济文化交流搭建平台,以亲情、友情、姐妹情为纽带,推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女性特色、饱含浓郁情谊的交流联谊活动,发挥妇女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陈至立与港澳姐妹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常常对姐妹们说,“常来常往,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的旗帜下,携手同行,共同发展。”

  中外妇女民间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全国妇联与世界各国妇女的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也在不断发展,中外妇女对话的平台越来越广阔、渠道越来越畅通,多边活动更为活跃,双边交流成效显著。

  2009年10月,全国妇联与埃及国家妇女委员会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共同在开罗举办了首届中非妇女论坛,29个非洲国家的110位政府部长和全国性妇女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2010年9月,全国妇联利用上海世博会举行之机,举办了“妇女与城市发展暨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五周年论坛”,得到世界各地的妇女友人热烈响应。

  2011年11月,为呼应联合国“里约+20”可持续发展大会,全国妇联主办的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45个国家的政府部长级官员、政要夫人以及联合国高官、国家和国际级非政府组织负责人等300多人会聚北京。

  2012年3月,第三届中美妇女领导者交流与对话会在华盛顿举行,陈至立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共同出席。会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明确了中美妇女在各个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方向,为中美妇女交流与合作增添了新的内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在全国妇联的参与下,全球妇女峰会、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第四届大会、国际妇女论坛管理发展圆桌会等重要国际妇女会议在中国成功举办。

  中俄妇女文化周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七届,中西、中意、中韩等妇女文化交流活动也精彩纷呈,有力地增进了中外妇女的友谊,加深了相互了解和理解。

  妇女事业崇高而伟大,任重而道远。

  今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接任全国妇联主席,必将为妇女工作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新的活力。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Copyright © 2021—2022 巴中市妇女联合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
联系地址:巴中市群团惠民帮扶中心五楼(巴中经开区石井街298号) 承办单位:巴中市妇女联合会信息咨询中心
联系电话:0827-8666329 联系邮箱:bzsfl@126.com 备案号码:蜀ICP备12011401号